1934年,高達83米多的上海國際飯店一經落成,便雄踞當時中國最高建筑第一達半個多世紀;這座摩天樓建設施工中的現代工程機械的運用以及管理理念等,是中國現代高層建筑的“首冠”,半個多世紀承載著這諸多份第一的榮譽。1978年, 中國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。
隨之而來的是史無前例的改革開放大建設。中國建筑業步入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歲月,相伴而生的中國工程機械行業,步步緊跟時代的步伐,開拓發展壯大前進。
從改革開放之初到90年代初期的全面發展時期,十年左右的時間里,國家計委統籌協調全行業的投資、布點,為工程機械企業遍布全國各地打下了基礎;從90年代初期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步入快速發展時期,企業發展迅速,開始注重售后服務,紛紛搭建自己的銷售渠道,代理商應運而生。同時,開放的大門、巨大的市場需求吸引了大量外國資本投資和隨之而來的先進的技術、設備和管理經驗。整個行業呈現出積極的發展勢頭。四十年來,工程機械的服務領域得到進一步拓展,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愈加重要,現已形成挖掘機械、鏟土運輸機械、起重機械、工業車輛、壓實機械、混凝土機械、掘進機械、路面機械與養護機械、樁工機械、市政與環衛機械、混凝土制品機械、高空作業機械、裝修機械、鋼筋與預應力機械、鑿巖機械、氣動工具、軍用工程機械、電梯與扶梯、工程機械配套件、其他專用工程機械等20大類、109組、450種基型、1090個系列、上萬個型號的產品設備。
我國已成為工程機械產品類別、產品品種最齊全的國家之一,在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各項需要的同時,全行業不斷加大科技研發和技術改造的力度,產品設計節能、環保、宜人,產品質量水平顯著提高,可靠性、耐久性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漸縮小,一大批產品獲得市場青睞并成為國家免檢產品。
四十年來,工程機械重大技術裝備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。企業自主品牌高端產品開發速度不斷加快,研發出了能夠全面替代進口的高附加值大噸位工程機械產品,打破了歐美對我國高端產品技術和市場的壟斷。在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進程中,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作為中國制造業的重要“一員”,成為最有可能率先實現突破,躋身國際最先進行列的領域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