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礦山勘探加大投入,在銅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各環節下功夫,使紫金礦業的銅產量保持高速增長。紫金礦業2010年半年報中公布,報告期內,其
礦產陰極銅產量為5,528.72噸,同比增長4.64%;礦產精礦含銅40,734.96噸,同比增長24.18%。其中:阿舍勒銅礦全年生產精礦含銅16,279.63噸;青海德爾尼銅礦生產精礦含銅13,435.39噸;紫金山銅礦生產陰極銅5,528.72噸,生產精礦含銅3,911.96噸;琿春紫金生產精礦含銅4,412.33噸。
分析認為紫金礦業的銅精礦產量維持高速增長,主要有賴于其對礦山勘探投入的加大,以完成對現有礦山在縱向上深入找礦、在橫向上周邊找礦的拓展,使得其礦山產能得以擴大。同時,受制于設備的限制,其礦產陰極銅的產量增幅有限。
對于引發社會熱議的7.3污染事故,紫金礦業在半年報中對此事公開道歉,并決定將調低銅金屬產量,由10萬噸調減為9萬噸。認為,紫金濕法陰極銅冶煉的月產量在1000噸左右,故此次紫金減少的1萬噸銅產量很有可能意味著下半年紫金濕法冶煉廠將持續停產改造。
此外,通讀紫金半年報后不難發現,其在銅產業的投入不斷加大,從源頭的礦產資源(包括新疆、青海、紫金、琿春四處礦山)到核心的電解銅冶煉(包括紫金濕法銅冶煉廠和正在建設中的紫金銅冠20萬噸銅冶煉項目)再到下游銅材加工(包括紫金銅業的板帶加工和金藝銅業的銅管加工)甚至連銅冶煉的副產品硫酸行業(與貴州甕富合作的磷
化工項目)均有所投資,其在銅產業鏈上的覆蓋已經涉及了行業的上中下游各環節。認為,在銅這種資源為王,對外高度依存的行業,紫金這一循序漸進,從源頭開始發展的步伐還是值得借鑒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