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灘頭上,碩大的船體高高佇立,電焊噴射出耀眼的火花。放眼望去,一艘艘貨輪雛形初具,蓄勢待發。位于安徽和縣
船舶制造基地的中洋船舶
工業有限公司,感受火熱的船舶生產氛圍。
船舶制造是近年來安徽和縣利用沿江岸線資源發展起來的新產業。“中洋船舶5個船臺都具有生產萬噸級船舶的能力。去年下水了兩條16000噸的船,現在有5條船正在制造,總共2萬噸級,還有不少業務在洽談之中。”中洋船舶
工業有限公司的杜維才向記者介紹說,“中國進出口銀行以國家船舶
工業發展政策為指導,在信貸規模方面優先滿足船舶企業的需求。特別是去年煤電緊張的局面導致了海運價格上漲,從而帶動了船舶制造產業的整體回暖,訂單在大量恢復。”
“在宏觀經濟形勢帶來利好的同時,船舶制造企業也在調整產品結構。”杜維才說,“根據市場需求,我們生產船舶趨向于工程船、散貨運輸船和近海疏浚挖泥船。”
和縣擁有46.7公里長的長江岸線優勢,通過招商引資,初步形成了一個以船舶制造為主的特色產業。為了搶抓船舶產業轉移的機遇,加快岸線開發,和縣于2007年底啟動了和縣船舶制造基地建設,基地初步規劃為“張家灣區”和“大黃洲區”。該縣先后投入3000多萬元對基地內道路及排水和供電等基礎設施進行建設,力爭在2012年實現造船能力達200萬載重噸、年產值200億元,成為全省重要的現代化船舶
工業基地。
今年,船舶制造作為和縣主導產業生產穩步增長。1至7月份,該行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33.8%。